-->
首页 - 正文

我校校友金宁一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5年12月08日

点击:[]

(杨昕)12月7日上午,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名单出炉,在新当选的70名院士中,男性67人,女性3人。最小年龄47岁,最大年龄73岁。来自高等院校的有34人,研究院所15人,企业及医院21人。其中,我校校友金宁一当选农学学部院士。

金宁一研究员,男,朝鲜族,1956年3月生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1982年于延边农学院获学士学位后,就读于解放军农牧大学(原解放军兽医大学),并分别于1985年和1995年,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4年间,先后赴日本京都大学病毒研究所和韩国汉城大学遗传工学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并任在留资格教授或共同研究员。自1982年入职军事兽医研究所以来,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和研究室主任,现任分子病毒学与免疫学实验室主任、吉林省人兽共患病防控科技创新中心和“吉林省病毒重组疫苗研发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于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宁一研究员是病毒学和人兽共患病学的学术带头人,长期坚持在科研和防控工作第一线,围绕病原、流行病学、诊断和疫苗等病毒病防控理论和关键技术进行科学研究。自1982年以来,曾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67项;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技成果17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获新型疫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6项,以责任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ience Signaling和Cell Research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629篇,病毒学报、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国兽医学报等10多家核心期刊的副主编或编委,主编专著10部,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97名。

金宁一研究员199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4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是973首席科学家,“863”计划主题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200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全军优秀教员,被评为感动中国畜牧兽医科技创新领军人物,获新中国60年畜牧兽医科技贡献奖(杰出人物),被中央军委授予个人二等功。

主要成就和贡献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分离12种病毒,丰富了病毒特性、感染与致病相关机制理论认识,促进了病毒病原学研究

我国动物疫情十分严峻,在经常暴发的动物疫病中,病毒病危害最重。1982年以来,结合华南、西北和东北等地区疫情,开展了流感、口蹄疫、新城疫、戊型肝炎、乙型脑炎、传染性法氏囊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鸡痘、羊痘、SARS和甲型H1N1流感等12种病毒的分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人-猪-鸡-鸭四重排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提示禽流感病毒出现跨种传播变异新趋势;确认了国内存在3种不同拓扑型O型口蹄疫病毒;筛选出1株新城疫自然弱毒疫苗株;证实鸡新城疫病毒可跨种感染猪,副黏病毒宿主域在扩大;从猪群中发现戊型肝炎病毒新基因型—IVi型;在新疆猪群中发现了基因Ⅲ型乙型脑炎病毒。

发现H5N1流感病毒HA蛋白通过Akt和TSC2信号转导通路诱导肺泡上皮细胞自噬,致急性肺损伤和死亡,为研发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提出了新观点;发现新城疫病毒HN蛋白和鸡贫血病病毒VP3蛋白通过Apaf-1和ICAM-1等多条信号转导通路诱导11种肿瘤细胞凋亡,提示病毒功能基因在肿瘤生物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发现了艾滋病病毒Vpu的负调控作用。上述研究结合我国疫病防控实践,阐明重要病毒的存在、危害和特性,拓展了病毒病病原学认知范围。

二、发现重要病毒病的流行规律、分布状况和危害程度,推进了病毒病预警及科学防控

依据我国动物病毒病流行趋势,重点对9种人兽共患、重要动物病毒病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在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下,发现新城疫病毒在北方8省多基因型(Ⅰ、Ⅱ、Ⅲ、Ⅵ、Ⅶ、Ⅷ等)共存现象和混合感染特征,确证NDV主要流行的强毒株为基因Ⅶ型,为其他病毒病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模板;1982年开始进行口蹄疫流行病学调查,明确了国内存在O、A和AsiaI型口蹄疫流行,其中以O 型为主,揭示了流行毒株的基因变异规律及与现用疫苗毒株匹配性低、交叉保护性弱的问题,并用于指导防控实践;证实了基因IV型戊型肝炎病毒在人和猪、牛、羊、野生猕猴、梅花鹿、马、犬等宿主中广泛流行,发现了人源HEV系统进化与猪源HEV十分密切;1997年以来,对不同宿主来源的流感病毒开展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国内多亚型(H3、H5、H7、H9等)流感病毒共存的复杂局面;通过开展媒介生物调查研究,证明乙型脑炎在猪和媒介生物中由南向北蔓延,并率先建立和应用了猪乙型脑炎预警平台,为控制云南和四川震后乙型脑炎流行提供了技术支撑。上述研究围绕动物疫情,充实了相应病毒病流行本底数据,揭示其流行特征与变异规律,提升防控预警技术水平。

三、建立灵敏、快速和高效的检测技术,提升了病毒病早期诊断及快速侦检的技术水平

围绕国家和军队应急需求,建立了FMDV、NDV、AIV、HEV及SARS-CoV等9种病毒快速检测技术平台,解决了分型难和通量低的难题;利用酵母、昆虫杆状病毒、细菌等真核和原核表达系统,制备了AIV等8种病毒检测用抗原,建立了8种血清学检测手段。流感病毒诊断基因芯片获授权发明专利,应用于甲型H1N1、H5N1、H7N9流感病毒确认检测。率先研制了H5、H7和H9亚型AIVRT-PCR、血清学快速诊断试剂盒,为军队及吉林省禽流感疫情确认提供了技术支撑;研制了O、A和AsiaI型FMDV RT-PCR快速诊断试剂盒,为有效防控FMDV,促进猪、牛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结合SARS突发疫情,建立SARS病原快速检测技术,完成了吉林省SARS病原学确认,为有效应对SARS疫情作出贡献。建立的上述系列检测技术,已应用于军队和地方突发疫情应急处置。

四、建立多个疫苗制备技术平台,培育研究团队,加快了多联多价新型疫苗研发进程

疫苗免疫是我国控制动物病毒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1986年与国外同步开展痘苗病毒、鸡痘病毒分子背景及高效载体构建研究,研制出串联P7.5/ATI早晚期复合强启动子,显著增强痘病毒载体表达效率;建立TK/EGFP双标记重组病毒筛选策略,改进了痘病毒载体筛选技术;创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共诱导的多种高效痘病毒表达载体,解决了国内外痘病毒载体疫苗低表达、难筛选等多项技术难题。并结合DNA、腺病毒、酵母、细菌等多种载体,提出复合免疫策略、表位设计、颗粒化构型疫苗新理念,研制了FMDV、HIV、NDV、AIV、JEV、PRRSV、PCV、IBDV等多联多价新型基因工程候选疫苗。其中8种基因工程候选疫苗在吉林、山东、广西等省区进行了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6种候选疫苗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研制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圆环病毒二联灭活疫苗、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重组鸡痘病毒疫苗,已转让企业。上述研究为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研制提供了新理念与新方法,拓展了自主设计多联多价疫苗新思路,建立了应急疫苗快速制备体系,带动了研发技术的产业化。

金宁一研究员创建了“吉林省人兽共患病防控科技创新中心”和“吉林省病毒重组疫苗研发工程研究中心”,培养了大批人才,培育了创新活跃的研究团队,并带领团队历经30年完成“重要动物病毒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体系,提升了我国动物病毒病研究与防控水平,减少了动物疫病的发生,社会效益显著,于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在2003年抗击非典、2004年阻击禽流感、2009年防控甲型H1N1流感、2013年抵御H7N9流感等重大疫情应急处置以及完成军队重大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受了检验,为促进病毒学和人兽共患病学发展、提高国家反生物战和生物反恐水平及增强军队生物安全防范能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金宁一近照

上一篇:我校召开干部大会 下一篇:我校与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签约